中池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中池镇2020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文件名称 | 中池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中池镇2020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zjzfzcz/2020-0020 | 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 |
公开责任部门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中池政发〔2020〕10号 | 成文日期: | 2020年04月08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0-04-08 10:56 |
内容概述 |
各村居委会,镇属及驻镇各单位:
《中池镇2020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已经县防指部、镇政府审核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池镇人民政府
2020年4月1日
中池镇2020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 总 则
1.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池镇各行政村及自然村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域。
1.2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维护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特制定本预案。
1.3编制依据
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国家法律法规。
1.4编制要求
1.4.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4.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撤相结合;形成“镇自为战、村组自救、责任到人、预警到户、提前转移”的山洪灾害防御机制。
1.4.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4.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5编制单位和审批权限
本预案是由石泉县中池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经石泉县中池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和公布,并报石泉县防汛指挥机构备案。镇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形成预案体系.
1.6修订要求
本预案根据区域内山洪灾害灾情、防灾设施、社会经济和防汛指挥机构及责任人等情况变化,及时修订,不少于3年修订一次,并按原报批程序报批。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
2.1.1 河流分布情况
中池镇位于石泉县城以东28公里,北与迎丰镇相连,东与汉阴酒店镇接壤,南与池河镇相邻,西与城关镇、云雾山镇相接,总面积102km2。
地形地貌是沟梁枞横,池河纵贯其中,东、西沙河形成斗河之势,海拔420—1100m。境内地形复杂,类型多样,以高山、中山、低山、溪谷坝四大类型为主,属秦岭南坡加里东褶皱地带。
2.1.2 小流域分布、数量、面积
①池河发源于宁陕县腰竹岭,流域总面积1033km2,干流总长113.9km,其中中池境内19.5km。最大洪水发生于1949年,相应洪峰流量2580m3/s;2003年“8.29”洪灾最高洪水流量1380m3/s;2005年9月下旬发生高强度持续降雨,特别是10月1日发生强降雨长达48小时,日降雨量达到124mm,致使池河马池水文站流量达到1242m3/s,该场降雨是中池近30年来最大降水量。
②境内的东沙河发源于汉阴县酒店镇岳王庙,流域总面积65.59km2,干流全长27.13km,流经我镇军民、东沙河村后汇入池河。该河流是我镇境内池河的最大支流,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为280m3/s。因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一旦发生高强度降雨时均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2016年6月23日的强降雨,造成军民、东沙村20余间房屋进水,100余亩农田被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③我镇境内的西沙河发源于五泉岭,主沟道长5.9km,由小堰沟、南进沟、磨盘沟、蒿沟等支沟汇聚而成,经民主村汇入池河。该沟道中游有五十年代兴建的西沙河水库,设计库容133.2万m3,现库容17.5万m3,水库大坝为心墙土石坝。于2009年进行了加固除险处理,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为3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300年。
④境内其他沟溪有:老湾村车家沟、陈家沟,堰坪村大堰沟,西沙河村岳家沟,筷子铺村土桥沟,茶里村关王沟,夹丰村夹丰沟,青泥涧村龙洞沟。这些沟溪遇强降雨时,易暴发山洪、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2.1.3 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中池镇境内年平均降水量878mm,最大年降水量1378mm(1964年),最小降水量562.7mm(1966年),一小时最大降水量44.5mm,一日最大降水量147mm,历年平均蒸发量867.5mm,降水年季度化很大,分布极不均衡,平均降水以七、八、九月份为最大,一月份为最少,主汛期出现在7—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量的78%,该期是山洪灾害最频繁的阶段。
2.2 社会经济
全镇辖11个村和1个农村社区居委会,80个村(居)民小组,4140户,11354人,耕地面积合计22676亩,其中水田5436亩。农业生产以粮油、蚕桑、养殖、林业、药材为主,2019年人均纯收入14988元。
2.3 山洪灾害概况
根据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动态更新核查统计,目前我镇还有滑坡隐患点20处,威胁46户、115人、210间房屋;洪涝灾害点7处,威胁52户、209人、380间房屋。特别是2005年先后遭受了“7.5”、“10.1”两次暴雨灾害袭击,农田被毁,房屋倒塌,全镇受灾人口1321人,农村基础设施受到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20万元。从历年的灾害情况看,主要表现为溪、沟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等,尤其是2008年“5.12”地震导致山体松动滑坡点增多。
2.3.1 主要特征、成因及特点
?主要特征:一是暴雨山洪灾害出现频率高,季节性强。7—9月是我镇的主汛期,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灾害大多集中在这三个月,给我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二是暴雨山洪灾害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三是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四是山洪灾害破坏性强,危害大。五是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
?成因及特点:一是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土质疏松易造成泥石流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二是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三是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四是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
在历年的山洪灾害防御方面,除常规的行政措施落实外,广大村民对防灾知识了解甚少,部分村民对山洪灾害防御意识淡薄。其次,信息不畅,传递不灵,等、观、望思想严重。
2.3.2典型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情况
1972年,发生山体滑坡,受灾人数是2105人,受灾面积4520亩,倒房1720间,直接经济损失670万元;1983年,发生山体滑坡,受灾人数是1850人,受灾面积3250亩,倒房51间,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1998年,发生山体滑坡,受灾人数是830人,受灾面积1520亩,倒房35间,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2005年,发生山体滑坡,受灾人数是1331人,受灾面积1363亩,倒房146间,直接经济损失523万元;2016年6月23日,发生山洪,受灾人数是2000人,受灾面积1500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2.3.3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目前我镇还有滑坡隐患点20处,威胁46户、115人、210间房屋;洪涝灾害点7处,威胁52户、209人、380间房屋。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 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状:我镇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无线广播、应急照明等设施,给村组安装配备了无线广播、手摇警报器、铜锣、口哨等必备设施和器材,大幅提升了我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落实了防汛抢险责任人、易发灾害区域、重点水利工程监测责任人,组建抢险队伍,储备防汛物资。
存在问题:各村配备的无线广播、手摇警报器、铜锣、口哨等必备设施和器材,容易造成丢失,形成了年年防汛年年配备的局面,造成防汛经费使用庞大。
2.4.2 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状:目前,我镇境内有较大型的水库一座,水库大坝已于2006年进行了加固除险。2015年在城镇社区、堰坪村修建河堤1200M,这些工程措施为我镇的防汛工作提供了保障。在汛期到来前,各村组织专人对沟渠垃圾、树叶等容易使其堵塞的东西进行清理,避免大水的冲毁造成灾害损失。
存在问题:大多数河床年久冲蚀老化,防洪能力仅能达到防冲不防淹标准,其它河流基本无防洪工程措施。
目前防灾及救灾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山洪工程治理规划相对滞后,投入治理经费不足,使人被动的适应自然灾害。
②预警预报设施不健全,有效防治局地山洪灾害的难度大。
③现代通讯设施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④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建设是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保证。
2.4.3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民众对山洪灾害防御的意识不够强烈。存在侥幸心理,山洪灾害到来未能及时到达安全可靠的地方,不能积极的去防御灾害。
3 组织体系
3.1 组织指挥机构
成立中池镇山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预案防汛工作,有镇政府镇长任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村、社区成立相应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镇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 指 挥:夏玉刚 政府镇长 电话:13509150489
副总指挥:张会军 镇党委副书记 电话:13909152350
刘 慧 政府副镇长 电话:15929096181
成 员:张黎明 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电话:13891537505
何 军 镇纪委书记 电话:18709150003
解忠花 镇党委组织委员电话:13991528058
廖江德 镇武装部长 电话:13992512856
徐 进 政府副镇长 电话:13772235306
陈 泉 镇扶贫办副主任电话:15009156893
邓 辉 中池派出所所长电话:13991510666
邓 石 中池供电所所长电话:13772238102
江小龙 中池卫生院院长电话:18992551791
黄 叡 镇自然资源所长电话:18591500703
陈泽全 镇民政办主任 电话:15009156929
指挥部下设防汛办公室和五个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镇自然资源管理所,办公室主任由刘慧同志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黄叡担任。
防汛值班电话:0915-6631014
3.2 职责和分工
3.2.1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职责
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决策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拟定全镇山洪灾害政策性文件,及时掌握全镇山洪灾害情况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措施,调度指挥抗洪抢险队伍,组织灾后重建等工作。
3.2.2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全镇山洪灾害防御的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指导各村(社区)开展防汛防滑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保障雨情、水情、灾情等信息及时准确的收集整理和上传下达。
3.2.3各工作小组成员及职责
镇防汛指挥部下设调度指挥组、信息监测组、纪律监察组、人员转移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各组按职责分工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组成人员主要职责和责任人如下:
(1)指挥调度工作组:
组 长:夏玉刚 政府镇长 电话:13509150489
成 员:刘 慧 张黎明 张会军 何 军
解忠花 廖江德 徐 进 陈 泉
主要职责:1、发布抗洪救灾紧急命令;
2、决策重大险情抢险方案;
3、调动和指挥抢险队伍实施抢险;
4、决定抗洪抢险的其他重要事项。
(2)信息监测组:
组 长:张会军 镇党委副书记 电话:13909152350
成 员:王 丹 张娅丽 黄义芹 吴玲玲 腾德青
主要职责:
1、负责对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
2、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3)纪律督查组:
组 长:何 军 镇纪委书记 电话:18709150003
成 员:何 珊 代庆雯
主要职责:
-
严格执行镇党委、镇政府、镇防汛指挥部抗洪救灾命令和决定,督促各驻村干部、村干部及镇机关干部及时到岗;
-
监督检查抗洪救灾资金、物资调拨到位情况;
-
查处抗洪救灾中玩忽职守等违纪行为。
(4)人员转移组:
由镇及各驻镇单位全体干部和民兵预备役组成,成立两个应急抢险小分队,负责人和成员如下:
组 长:刘 慧 政府副镇长 电话:15929096181
成 员:廖江德 徐 进 陈 泉 黄 叡
第一抢险小分队:
组 长:刘 慧 政府副镇长 电话:15929096181
成 员:廖江德 黄 叡 冯 新 董作平 王 瑞
贾安平 李向峮 张 添 李 岩 胡 俊
肖 波 蒋宏志 沈一民
第二抢险小分队:
组 长:徐 进 政府副镇长 电话 13772235306
成 员:陈 泉 魏 阳 方 瑞 杨 波 夏铁柱
杨 鹏 高增超 袁先锋 叶 健 尤国成
王 琪 陈泽全 欧定余
工作职责:
-
负责各类险工险段的抢险救灾工作;(镇武装部和应急抢险队)
-
负责抢险车辆的调集、安排和维护交通秩序;(中池政府和中池交警中队)
-
负责抢险设备、物资的储备及调用;(财政所、民政所、防汛办)
-
负责党委、政府、防汛指挥部的通电和通讯;(中池供电所、中池电信)
-
负责治安维护和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的处理;(中池派出所)
-
负责及时修复水管、道路,疏通堵塞水沟、堰渠等(中池政府)
-
医疗救护组
组 长:江小龙 中池卫生院院长 电话:18992551791
成 员:何 兵 冯金煌 袁友茂 毕宏炜 柯玉斌
陈 东 陈代双 沈才坤 严云荣 罗仁静
吴国佩 冯宣森 周继胜 贾安平
工作职责:
-
负责救灾药品和机械的准备,遇险伤病人员的的救治及灾后公共卫生防疫;(中池卫生院)
-
负责组织对灾区动物的预防,控制和消灭病毒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和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农业综合服务站)
(6)后勤保障组:
组 长:廖 艳 镇财政审计所长 电话:13991528058
成 员:叶孝英 郭桃桃 胡槿妍
工作职责:
-
负责抢险救灾资金保障、物资器材调配保障、灾民生活安置、医疗救护防疫、道路交通安全和电力、通讯保障等;
-
负责安排党委、政府,防汛指挥部值班人员的生活安排;
-
负责上级派遣来支援抗洪抢险部队的生活安排。
4 监测预警
4.1 山洪灾害雨、水雨情临界值确定
4.1.1 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结合本地暴雨特点,地形地质条件,观察监测各雨量筒情况,分析确定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1.准备转移预警指标:6小时降雨50毫米以上;2.立即转移预警指标:3小时降雨50毫米以上。
(一)山洪灾害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迅速将预警信息发布至各村组、企业及医院、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等单位;2、防汛抗洪抢险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山洪准备工作;3、检查集镇、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工作。
(二)山洪灾害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迅速将预警信息发布至各村组、企业及医院、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等单位;2、镇政府及相关站所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3、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4、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5、检查集镇、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6、各驻村干部或包联干部前往危险区住户,做好转移准备工作。
(三)山洪灾害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迅速将预警信息发布至各村组、企业及医院、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等单位;2、镇政府及相关站所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3、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4、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立即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5、做好集镇、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6、立即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到制定安置点。
(四)山洪灾害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迅速将预警信息发布至各村组、企业及医院、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等单位;2、镇政府及相关站所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3、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4、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4.1.2 如有其它特殊水、汛紧急情况发生时,县、镇防指可择机适时发布山洪灾害应急响应指令。
4.1.3 我镇地形既有山区,又有川道,溪沟众多,除池河外,其它溪沟水位观测点较少,因此不把水位作为判断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而把流域内降雨的临界值作为判断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依据。
4.2 实时监测
4.2.1 监测内容
各村、社区干部及监测点监测员负责对辖区内的降雨量、河溪水位、水库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动态等信息进行观测、收集、分析上报。
4.2.2 监测要求
各村、社区干部及监测点监测员对辖区内的降雨、溪河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地段安排专人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监测,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降雨量、溪河水位变化、泥石流和滑坡动态等信息。
4.2.3通信
①通信方式
镇防汛办、各村(社区)地质灾害隐患观测点利用现有通信工具、手机、固定电话、专用报警器、电喇叭、鼓、锣、号等通信方式,把所掌握的信息及时传递出去。
②全镇建立以电话、手机、短信等通信方式为主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的传递和信息反馈通信网络。
③在镇防汛办建立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实时收集全镇各监测点的水位、雨量信息,并进行信息预警确认和发布。
4.3 预报预警
4.3.1 预报内容
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镇防汛办要准确掌握全镇水库蓄水水位变化情况和河沟洪水水位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雨情、水情预报预警信息。镇土管所实时掌握泥石流、滑坡监测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4.3.2 预警内容
接到县气象局对县境内的暴雨区域、暴雨量级、暴雨时段以及暴雨是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进行预警时,镇防汛办负责全镇水库、塘坝、河沟的洪水水位是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进行预警。镇土管所负责全镇泥石流和滑坡发生可能性的监测和预警。
4.3.3 预警启用时机
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当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天气预报时,相关行政责任人必须到岗到位,当降雨接近或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及时向各组各重点防汛区域住户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同时派专人监测雨量水位变化情况,当区域内河沟水位急剧上涨,必须立即向下游村庄和相关单位发布预警预报,当区域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向上级防汛指挥部门和下游受威胁的区域发布泥石流、滑坡预警信息。当辖区内水库及塘坝,如有发生溃坝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向上级和受威胁区的村庄、住户发布险情预警信息。
4.3.4 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我镇实际,按照下列程序预警:
①一般情况下,当镇防汛指挥机构接到县防汛指挥机构发布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时,立即向村(居)委会发布预警信息,再由村(居)委会向村(居)民小组、危险区住户发布预警信息。
②如遇区域性突发山洪、滑坡、泥石流、水库、塘坝溃坝等紧急情况,村组或监测人可直接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镇政府,并直接向危险区群众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直接的预警信号完成预警工作。
预警启用条件:
①当气象部门预报有大到暴雨时,县级防汛部门发布防汛预警信息。
②区域性大到暴雨或时段降雨量达到或大于临界值时,由镇防汛机构发布山洪预警预报。
③镇辖区内突发泥石流、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紧急情况,所在村组可直接报告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
4.3.5预警方式
①镇防汛指挥机构通过短信、电话、传真、广播、电喇叭、无线预警广播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
②各村(社区)通过锣、手摇报警器、高频口哨、电话、无线预警广播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
③按照将发生山洪灾害的程度,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和预警方式。
5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5.1 划分原则
灾害区划分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划分标尺,其原则为:
①各主要河流、沟溪两岸及水库周边的农户、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
②各村、社区已查明的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域。
5.2危险区的基本情况
①我镇2020年地质防灾隐患共20处,威胁46户、115人、210间房屋,主要分布在东沙河、军民、堰坪、民主、西沙河、老湾、青泥涧、茶里、茨坪等9个行政村。
②山洪灾害洪水淹没危险区:青泥涧村二、三组;城镇社区五、六组;堰坪村(原五坪村一、二组);老湾村八组,民主村四、五、七组;筷子铺村(原群心村六组);夹丰村一组;涉及6个村和1个城镇社区共7个危险区,威胁52户、209人、380间房屋。
③筷子铺水电站、青石水电站、万家堡水电站和西沙河水库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3 安全区的基本情况
①池河、东沙河、西沙河、关王沟、夹丰沟、大堰沟、土泉沟、车家沟沿线以外,地质结构稳定,属安全区域。
②各村除地质灾害点和洪水淹没隐患区以外,地势平坦,坡度平缓,地质结构稳定,属安全区域。
6 人员转移安置
6.1 转移原则
应按照就近、快速、安全的原则,明确转移路线,确定安置地点。人员转移应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6.2转移安置
当6小时降雨量将达到50mm以上,或者已达到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居住在危险区域的人员,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抢险队伍迅速奔赴现场,因地制宜,将老弱病残人员安置到安全地带,青壮年可集中或分散安置在安全地带。
将受山洪灾害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发布到户、责任落实到户。易发生山洪或滑坡地段,制作到户明白卡,将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安置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户。
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汛前检查辖区内薄弱环节,制定防御措施,切合实际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转移人员及路线见附表6)
6.3 转移安置纪律
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汛期必须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制,健全雨情、水情、汛情、值班记录,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值班人员认真做好防汛上传下达等各项指令,杜绝防汛值班电话转移手机的脱岗行为发生。一遇险情,带班领导迅速决策,果断指挥,奔赴灾情第一线,将灾情降低到最低程度。若因脱岗或指挥不力,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6.4人员生活医疗安排
做好人员转移的准备工作,接到转移指令后,立即组织转移,妥善安置转移人员,提供饮用水、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物品。镇卫生院组织好镇卫生院医生及村医到村开展医疗救护,伤员病情严重者要立即转移到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6.5灾后返回安排
灾后村三委组织相关人员对受损房屋、周边环境状况等进行查看,确认安全后,组织转移人员有序返回。
7 抢险救灾
7.1抢险救灾工作机制
灾情发生后各村应立即向党委政府报告,灾害发生的位置、受灾面积、有无人员伤亡等情况。接到电话后,镇抗旱防汛指挥部立即响应,召集救援抢险队伍赶往灾区进行救援。同时,后勤保障组和医疗救护组人员做好准备,随时提供物资和医疗服务,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完成。
7.2抢险救灾准备
广泛宣传和培训山洪灾害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使干部群众了解山洪灾害的危害性和做好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投身到防灾、减灾斗争中。
为切实保障抢险救灾工作正常进行,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要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工作机制,按要求储备抢险救灾必须物资,对部分消耗物资采取集镇商店代储的方式储备;镇防汛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在镇政府前院库房中,主要有以下物资:编织袋6000条、铁丝1.5吨、铁铲40把、钢钎30根、十字镐15把、架子车5辆、木桩100根、充电式手电筒30个、应急灯10个、雨衣60件、雨鞋60双、救生衣21件、救生圈10个、防雨布300㎡、沙石料60 m?以及车辆1台。
7.3 抢险、救灾
汛期内要求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一遇暴雨或连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并发险情,镇抗洪抢险队要迅速集结,集结信号为喊话喇叭,集结地点为办公楼前,由队长统一指挥赶赴受灾地点进行抢险救灾。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要迅速全面进入防汛临战状态,镇、村(社区)党政主要领导不得离开辖区,要坚守岗位,及时掌握防汛工作状态,了解汛情趋势。各级防汛责任人员,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一旦发生险情,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要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抢险队进行抢险自救,同时上报灾情,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按照防汛职责分工,带领抗洪抢险队伍,全力以赴抗洪抢险。抢险原则是先救人,后救财产,将被困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同时,积极做好灾后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保证群众正常生活,组织力量抢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为灾后重建打下良好基础。
7.4水电路讯的应急保障
灾情一旦发生,灾区水电路讯也一定在不同程度收到损害,为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由村派人到灾区摸排水电路讯情况,并及时上报镇防汛指挥部,再由指挥部安排基础设施办、供电所、电信公司相关人员组成水电路讯应急保障队。赶赴灾区进行抢修。
7.5治安、卫生防疫
为确保灾区治安和卫生防疫。由中池派出所安装排专人对灾区及其周边进行治安巡查,对灾后闹事者、散播谣言者予以拘留和处罚;灾情发生后卫生院及各村村医组成医疗工作队,带上药品、器械、以及临时救助帐篷等及时赶往灾区为伤员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如有伤势严重的伤员应立刻安排到县级医院进行救治。
8 保障措施
8.1 明确镇村责任的落实
镇成立抗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全镇防汛工作的指挥和相关决策;工作小组各尽其责、随时待命;明确汛期纪律,确保24小时值班,严禁出现“走读”现象;同时做好汛情的收集、整理,为指挥部提出重要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各村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要成立一村支部书记为抗洪救灾第一责任人,村主任和村文书为主要责任人的村级领导小组。随时掌握本村汛情,并上报镇指挥部。如有灾情发生,要第一时间内摸排受灾情况,将受灾人口、受灾面积、有无群众伤亡等情况如实上报,为镇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8.2预警设施的检查
对所辖区域的监测预警设施安排专人进行全面检测,看镇村雨量报警器是否通电,口哨、铜锣等工具有无缺失等,确保监测预警系统正常运行;对山洪灾害危险区,水利工程、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主要看水利设施是否堵塞,塌方和中断,并安排专人进行修复,及时落实度汛措施。同时要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要实地调查,实行登记造册,制定和复检回访制度,限期整改。对可能引发的山洪灾害和走山滑坡地段,要安排专人负责蹲守,严重易发山洪灾害区域的群众实行限期搬迁。
8.3 宣传教育
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要充分利用会议、宣传册、入户等手段,采用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向辖区群众宣传山洪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及防灾、减灾和自救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及群众避险能力。使各级防汛责任人熟悉预案,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预案,熟悉撤离路线和安置地点,为预案快速启动创造条件。要有计划的开展实战演练,不断修改预案中存在的漏洞,使预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
8.4发放到户明白卡
将转移路线、避险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有关信息制作明白卡,发放到山洪灾害危险区所有住户,确保户户知晓人人警觉。
8.5安全警示标志
将警示牌或标识牌,标明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安放于醒目位置,一旦发生险情能确保迅速、顺利撤离,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8.6实施防汛技能培训
组织开展各村责任人和监测、预警、抢险、伤员救助等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指挥组织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来提高抢险救灾效率,把人民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8.7防汛演练
各村要组织群众在汛前进行演练,熟悉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为汛期撤离打好基础。
8.8明确责任
8.8.1电信(联通、移动)支局:负责防汛抗洪抢险期间的通讯保障。责任人:段昌明,电话:15332667680;
8.8.2基础设施办:负责抢险救灾交通设施保障、水毁道路抢修保畅工作,负责抢险应急交通运输工具、机械的组织调度和管理工作。责任人:徐进,电话:13772235306;
8.8.3供电所:负责抢险救灾过程中的电力抢险、恢复等工作。责任人:邓石,电话:13772238102;
8.8.4卫生院:负责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在发生灾情时,有效组织医疗救护和灾后防疫。责任人:江小龙,电话:18992551791;
8.8.5派出所、司法所:负责维护抢险撤离过程中的社会治安及交通秩序,执行指挥部的警戒、戒严命令及强制疏散撤离命令,负责专控区人员强制撤离,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人:邓辉(13991510666)、魏阳(15829450150);
8.8.6民政办:负责灾情的统计上报,负责抢险救灾应急物料的保障及灾民生活安置,并负责灾民灾后生产生活救助。责任人:陈泽全,电话:15009156929;
8.8.7财政所:负责抗洪抢险救灾经费的筹措、调拨与管理。责任人:廖艳,电话:15029450797;
8.9组织纪律
8.9.1 各村(社区)及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准备工作,确保防治责任、防御预案、物资储备、抢险队伍、抢险措施“五落实”,凡因准备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镇党委、镇政府将严肃追究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8.9.2 镇、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在汛期一般不得外出,确需外出的,必须报请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同时报镇纪委、组织部门备案,否则按擅离职守论处。
8.9.3 镇、村(社区)要坚决杜绝干部“走读”现象。各村(社区)及各相关单位都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随时接受指挥调度。凡因无人值班、领导干部手机不通贻误工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的,镇党委、镇政府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带班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8.9.4 坚决服从指令,凡对防汛指令推诿扯皮、讲条件、顶着不办、落实不到位的,视其情节,严肃追究责任。凡因工作不力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8.9.5 一旦发生重大险情,各级领导及防汛负责人必须靠前指挥,科学、果断决策,积极组织抗洪抢险。镇村社区干部必须坚守岗位,服从指挥。凡因指挥不力、组织不到位、责任落不实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9.村委会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村级突发《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并报镇指挥部备案。
10.本预案由中池镇防汛防滑工作指挥部负责解释。
11.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执行